想要身体好常来西山岛

明月湾里“永思轩”

2013-05-09 17:50:24 作者:秦老师 来源:吴中山人家 浏览次数:0 网友评论 0

明月湾古村有个黄家祠堂,可能你还不知道里面有个“永思轩”,因为黄家以前有个“永思堂”,据说唐宋时候,已经有好多文人雅士隐居西山而来到明月湾,留下了一些名胜古迹……

明月湾古村有个黄家祠堂,可能你还不知道里面有个 “永思轩”。因为黄家以前有个“永思堂”,据说唐宋时候,已经有好多文人雅士隐居西山而来到明月湾,留下了一些名胜古迹,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兴废,渐渐让人们冷落而淡忘。

\

明月湾里有五大姓,黄姓其中之一。明月湾的黄氏说是西山秉常黄氏的分支。而黄氏迁山始祖黄明善,随宋高宗南渡后辞官退隐,先在杭州,后爱无锡,拟定居未成,便渡太湖定居于西山秉常。约于明初洪武年间,黄氏裔孙黄铳山迁居明月湾,成就大姓之一,也有了黄家祠堂。解放以后,黄家祠堂一直是明湾第四生产队的仓库,因此破损不大。曾记得“永思轩”那个位置,却好是我孩提时代跟着母亲养“蚕宝宝”的地方,随着21世纪初的开发,在2004年修复黄家祠堂时这里建起了与之相关的“永思轩”。

\

“永思轩”坐落在黄家祠堂左边,一进门转入一条长廊,地下方砖通道,旁边木栏杆,前面一个长方形的天井,园里杏花、山茶、翠竹林立,中间三开间古建筑,前后两排落地花格长窗,透过窗户,后面小院翠竹青青。举头一看,中间悬着一个大匾,“永思轩”三字,乃明代大家董其昌手迹;左右一幅抱对:“读书好,耕田好,学好便好;创业难,守业难,知难不难”乃秦氏近代书法家所书。我记得那幅对联源于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。茶室里置放着六张紫红漆的“八仙桌”和配套的“牙齿凳”,可供几十人小憩、喝茶、聊天、休闲,临时作茶室用,可谓清闲优雅,古色古香。

人们不禁要问,黄家祠堂里咋会有“永思轩”?即便附房也应该是祠堂宗族的“议事厅”,为何冒出个“永思轩”呢?这里却有一首诗歌佐证,也道出其由来及建一个茶室的缘故。“永思轩”源由黄家后裔,第42代直系子孙黄庭坚(1045~1105)。他在《山谷集》里有一首诗:《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 》:“霜须八十期同老,酌我仙人九酝觞。明月湾头松老大,永思堂下草荒凉。千林风雨莺求友,万里云天雁断行。别夜不眠听鼠齧,非关春茗搅枯肠。”其中,“明月湾头松老大,永思堂下草荒凉”描述了他来到明月湾“永思堂”以茶会友的情景。“千林风雨莺求友,万里云天雁断行。”我们从字面上读来是景物描写,表现的是大自然的行云和飞雁,但实际上活用了一个典故“雁行”,表现的对兄弟分离的惋惜。其中“雁行”,原意是以雁飞的行列比拟兄弟的出行有序,古诗中常用来作为咏兄弟的典故。而上一句中的“莺求友”也是如此。 另外表达了患难中的兄弟之爱,平淡的语言中有着难舍难分的离情。那句“别夜不眠听鼠齧,非关春茗搅枯肠。”据说黄庭坚来明月湾时却好春天,新茶上市,诗歌表达了“并非白天的品茶让他夜不能寐,转辗反侧和思绪万千,而是他为寻找亲如兄弟的朋友而来,却未能如愿再欣然命笔。

从诗里行间读出来,宋代书法家、诗人黄庭坚或许祖籍故地明月湾,但史料表明他是江西修水人。他为官吏部员外郎,早年受知于苏轼,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并称“苏门四学士”。诗与苏轼并称“苏黄”,有《豫章黄先生文集》。怪不得,如今“黄氏宗祠”几个字用的苏轼的笔迹。另外他的词与秦观齐名,有《山谷琴趣外篇》等。巧的是我们明月湾的秦氏家谱第一代人却好是秦观(秦少游)修起的。而明月湾的秦家同样也是明代时迁徙而至,后建有秦家祠堂。我们村里黄、秦联姻较多,也许祖上就是亲戚朋友那个缘分。

据说黄庭坚自幼纵览六艺,博学多闻,是个多才多艺的奇童,少年时便享有盛名。7 岁时他就写了一首《牧童诗》,他的舅父李常,知识渊博,能诗善文,受其影响。有一天,李常来到黄庭坚家,见他这聪明的外甥正伏案攻读,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。进书房时,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,便发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,以桑、蚕、茧、丝、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,吟道上联:“桑养蚕,蚕结茧,茧抽丝,丝织锦绣。”,黄庭坚见舅父又来考试很是高兴,又可以促进自己更刻苦地学习,增长才智了。黄庭坚心情愉快,才思敏捷。他从手中握的那管毛笔得到启发,立即答出下联:“草藏兔,兔生毫,毫扎笔,笔写文章。”瞬间他就对应成联,叫人赞不绝口。

另外从“别夜不眠听鼠齧,非关春茗搅枯肠”不难看出,黄庭坚的诗里充溢着 “茶禅文化”。茶对禅宗是从“去睡、养生”,过渡到“入静除烦”,从而再进入“自悟“的超越境界。最令人惊奇的是三重境界几乎同时发生,悄悄地自然而然地合二为一。当人们求静,摈弃杂念,心无旁鹜,进入虚静,追求领悟,达到空灵澄静、物我两忘的境界。因而在这里建了一个“永思轩”,造就一个“净境”,可谓别具匠心。我们一边品茶,一边看看“读书好,耕田好,学好便好;创业难,守成难,知难不难”那幅抱对,原来此联出自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,并非宋代黄庭坚所作,或许是吴敬梓向黄庭坚学习所致。此联吴敬梓他描绘的是扬州大盐商万雪斋,实则是他自身的写照。他将生活中深奥的道理用浅显明白的哲理语言予以表现,通俗易懂,道出了他自己对人生的深切感受。上联重复了几个“好”字,突出表现“学好便好”的真理;下联重复了几个“难”字与“知难不难”的信条。从古到今,无论是宋时的黄庭坚、苏轼、秦观,或是明清的董其昌、吴敬梓,还是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人,这就是辩证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的体现,明白直观,言简意赅。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,“富二代”,还有那些“弄潮儿”更值得一读,启迪肯定不小,令人回味无穷。当然我们也得感谢“永思轩”的创意者古为今用,良心用苦,让人受益匪浅。

今天,当我们静坐在“永思轩”,品尝着洞庭山的碧螺春茶,洗刷着心中的尘垢,遥望着美丽的梦想,沉醉在品茗艺术的审美意境中,全然忘却了周围的一切。人们从繁杂喧嚣的城市回归到清新幽静的大自然,倾听着“太湖美,美就美在太湖水”那悠扬婉转,动人心弦的歌曲,感悟着人生真谛,一起去追寻美丽的梦想。

关键词:永思轩
更多

相关文章

[错误报告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

  • 验证码:

最新图片文章

最新文章

视频新闻